名家观点|黄奇帆:城投功在过往,路在革新

编者按:

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创办于2007年,每年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历届论坛均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作为分享嘉宾,传递了诸多真知灼见,已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色鲜明、定位高端的专业论坛,也是政府投融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展品牌,被称为城投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政策信息传递的“前沿窗口”。

2025年12月3日-6日,第18届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将再次在南京举办。值此契机,论坛筹备组梳理了往届论坛嘉宾的核心观点,形成专题汇编,以飨读者。

2024年12月5日,第17届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邀请到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院长刘尚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中国财政学会国有资本治理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公司原总经理葛培健等一众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功能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删减。

城市建设是否到头?

如果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页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翻开,到现在经过40多年的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率从1979年的18%,上升到现在户籍城市化率的48%,增加了30%。那么,从现在起到2040年、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会进一步从48%上升到78%,再增加30%,真正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正处在半山坡,还有二三十年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推进,最终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常住人口比例从65%上升到80%;户籍人口比例要从现在的48%上升到65%,再上升到78%;另外2亿镇里面的居民要和城市实现同城化。

当有4亿人口进入到城市的时候,大中小城市会进一步发展,城投公司自然会有新的事可做。当我们要把镇进一步提升成为城市的一部分,那么城投公司也有很多事可以干。只不过城投要向下为2万个镇的发展做一点贡献。而当农村每户拥有30亩地的时候,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的各种社会设施、公共设施也会有许多建设性的项目。所以,城投公司在城乡融合的改革中要改变自己的功能,进一步发展。

第一,他们把六、七十年代城市发展的欠账还了。

第二,他们又把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应该建设的基础设施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建设。

第三,他们还把未来二十年要搞的基础设施,有一大部分提前到位把它建完了。

过去、现在和未来,实际上横跨五、六十年的基础设施,被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城投公司二、三十年里干完了。

城投公司如何转型发展?

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使自己的投融资方式发生改变。要按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先立后破,每个城市逐渐立法建立市政债的机制,逐渐把城投公司的债务转换到市政债体制上。这时候,城投公司继续搞城市建设,但不再去搞投融资、企业融资,不再直接去背几十万亿债,这样就变成一个施工的企业。

另一方面,城投公司的投融资表现为产权的投融资、风险投资的投融资,表现为另类的股权投资公司,这种股权投资公司可以围绕新质生产力五大板块去投资,围绕着各种各样创新类的,市场效益有前景、对国家战略有意义的项目去投资,这样就逐渐出现了一个转化。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