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宿迁市国资系统开始改变原先融资考核模式,将综合融资成本、综合融资期限、存量高成本融资置换纳入市属国企绩效考核中,接续打响融资管控灭“6”、灭“5”战役。截至2024年8月末,市属国企存量融资成本由2019年初的5.12%降至3.25%,在评级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宿迁市国资系统打造成为“全省融资成本洼地”,融资管控水平处于全国设区市领先水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宿迁市国资系统立足于“抓改革、促发展、严监管、强党建”的总体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务实苦干,推动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改革举措,持续在完善监管体系、优化国资布局、推动产业集聚、激发企业活力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服”与“放”里完善监管体系
“锚定大监管 服务大发展”一直是宿迁市国资系统的改革宗旨。
2023年,市产发集团入选全省“全面实施综合改革企业”试点,实现省级以上试点企业零突破。这是宿迁市国资系统监管放活管好的又一成果。
借助国企改革行动的“东风”,宿迁市国资系统构建“1234+N”国企改革行动推进体系,高标准完成111项改革任务。制定出台宿迁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并针对国企改革行动中发现的重难点问题,配套制定实施争创一流企业、信用提升、上市培育、亏损治理、智改数转、人才培育等6个三年(2023—2025年)行动计划。同时,构建“1+N”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打造投融资、担保、产权管理、员工招聘、考核分配、责任追究、尽职免责等一体化闭环监管链条。
2023年6月,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赋能”新模式,全面上线运行宿迁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集成市本级“三重一大”、财务监管、银企直连等24个模块,全国首创“一级建设、二级使用”模式,破题市域国资国企在线监管一体化。
在管好的同时,宿迁市国资系统更加关注企业自主权,实现“放活”与“管好”的有机统一。
陆续下放投资、融资、担保等9项自主决策权限,将50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和2000万元以下权益性投资下放由市属国企自主决策,有侧重地向企业赋予更多的自主权。
针对市属国资系统“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提级监管”的现状,根据企业特点实施差异管理、分类授权,研究制定审批事项清单、委托监管企业权责划分清单、提级管理企业监管权责清单“三项清单”,逐步形成了“5家直接监管企业+6家委托监管企业+5家提级监管企业”的市级国资监管格局。
通过一系列监管体系的落实,宿迁市国资系统加快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从关注企业个体发展向更加关注整体功能提升转变,从注重规模总量向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率转变。
在“加”与“减”中优化国资布局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有企业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宿迁市国资系统坚持做好布局“加减法”,不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传统升级、新兴培育,在布局结构上“做加法”。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谁抓住了港口,谁就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截至2022年7月,宿迁市是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没有成立市级港口集团的设区市。
为此,宿迁市国资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先后赴连云港市等地企业和省港口集团进行考察学习,提出组建市港口集团的构想,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实施。2022年8月,宿迁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顺利完成40亿元中心港区涉港资产整合,每年预计可为全市生产企业节约物流成本5亿元。
2024年5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楚润数据集团、楚光能源发展集团、楚丰农业科技发展集团三大新业态国有产业集团集中揭牌,以国企优势统筹市域数字、能源、农业等方面要素资源,进一步助力宿迁市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自此,市属国企增至10家,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翻番,宿迁市国资系统重组整合和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先易后难、试点突破,在治理管控上“做减法”。
围绕“全面梳理、滚动压减、紧密跟踪、严格评价”的长效管理循环,宿迁市国资系统分类建立市属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台账,全面厘清出资及产权关系,探索通过授权经营、作价出资(入股)、出让、租赁等方式推进土地资源盘活利用,累计盘活低效无效资产超120亿元。
制定实施市属国企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计划,“一企一策”制定治理方案,实施亏损企业逐户“滚动式清单管理”,25家子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盘活低效无效资产等方面,梳理38项市属国企提质增效项目,市城投集团商铺盘活率(含租售)达72.7%,市文旅集团商铺盘活率(含出租)达83%。
围绕管控能力提升,梳理“僵尸企业”以及管理层级超过3级的子企业,及时更新“处僵退劣压级”举措,累计清理“僵尸企业”17家,对23家企业提升产权层级。
聚焦降本增效,打造“全省融资成本洼地”。
自2020年起,宿迁市国资系统开始改变原先融资考核模式,将综合融资成本、综合融资期限、存量高成本融资置换纳入市属国企绩效考核中,接续打响融资管控灭“6”、灭“5”战役。截至2024年8月末,市属国企存量融资成本由2019年初的5.12%降至3.25%,在评级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宿迁市国资系统打造成为“全省融资成本洼地”,融资管控水平处于全国设区市领先水平。
在“投”与“培”上推动产业集聚
扩大“压舱石”效应,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持续投向本地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以来,宿迁市国资系统大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领域集中,累计拓展港口、医疗、大数据、能源(供气供热)等31个领域,新增16个板块,实现文旅资产、建筑业产值、类金融利润倍数增长,国资国企“宿迁板块”不断壮大。
市属国企累计新增华东汽车科技城、绿色建材、燃气管网、高铁东站片区开发、保税物流区、海陆运河码头开发等2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230亿元。
加快“引进来”,“央地省市”合作由单一产业向多领域发展。
2022年以来,宿迁市国资系统连续3年举办央地省市国有企业项目对接合作活动,累计签订合作项目42个,已落地项目投资超90亿元;连续2年举办“宿国企 融未来”金融合作交流会,达成项目合作29个,已落地融资项目超240亿元。
强化基金招商,市产发集团实现基金管理牌照、自主管理基金及对外投资项目零的突破,与华泰证券合作设立5亿元投资基金;强化产业招商,科顺股份联合市城投集团投资15亿元布局新型材料,于2024年4月正式投产;云杉清能和市交通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通湖物流园一期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强化投资招商,市交通集团投资4亿元的绿色建材项目于2023年10月投产运营。
加强“上下游”培育,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深度链接。
为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宿迁市国资系统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突破、优势主业提档升级、能源资源支撑保障、农业资源整合布局、港口发展扩面提质等5大专项行动,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强化载体打造,市数据集团加入国家数据局推动的24家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
同时,结合5大专项行动,围绕“3大主业+1项培育主业”编制完成市属国企产业图谱,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市场化布局,进一步聚焦产业投资发展方向,科学提升产业层次。
投入“多元化”保障,要素集聚注入动力。
2023年10月,宿迁市本级首只私募基金——产发科创基金成立,主要专注于宿迁市新材料、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为投资企业有效搭建资本运营项目孵化平台。
2024年3月,明确做大基金业务带动产业发展、大型汽车主题科技城打造、通泰建材品牌打造及提升、骆马湖水源建设与运营、三台山综合提升及营收拓展、宿连航道沿线港口布局及开发等6项市属国企市场化转型“1号工程”,由各市属国企董事长、总经理“亲自挂帅”,扎实推动重大实体化项目落地见效。
2024年5月,印发《支持市属国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八项政策》,提出支持市属国企参与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八项政策。
宿迁市国资系统通过一系列举措,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市场化要素赋能国企发展,“宿迁国企”的品牌持续擦亮,“宿迁国资”的样板效应持续扩大。
在“进”与“退”间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宿迁市国资系统一直把三项制度改革看作国企改革的靶心,以市场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坚持让劳动、人事、分配“有进有退”成为常态,不断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
畅通“进”的通道。
2024年6月28日,市产发集团2024年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火热进行,设置的19个管理岗位共吸引了51人报名。经过适岗评价、竞职展示等选拔环节的激烈角逐,19名优秀管理人员脱颖而出。
2020年以来,9家市属国企和36家一级子企业开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分别占比100%、78%,162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员工通过公开竞争走上管理岗位,占比65%。
与此同时,构建“竞争择优”的源头选拔链,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机制,严把员工“进口关”。市属国企新进员工856名,除退役军人安置外,全部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在7家市场化竞争类子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11名并依规签订“两书一协议”,严格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优效益顾利益,探索“能增能减”新模式。
2021年,宿迁市国资系统在全省率先启动以“超额利润分享试点”和“宽带薪酬改革”为主体的薪酬分配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岗定薪、以贡献定薪”。近3年,4家“超额利润分享”试点子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3.93亿元、超额利润5341万元,相关做法纳入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
同时,对在全员绩效考核中排名末等以及因各种原因无法胜任岗位职责的管理人员进行刚性调整,加大“退”的力度。
2020年以来,17家子企业实行“全体起立、公开竞岗”,29名管理人员实现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占比7.1%。2023年,市属国企14名外部董事经履职考评后优化调整3人,优化率达21.4%。
截至目前,9家市属国企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绩效管理为关键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以贡献决定薪酬、以考核决定去留。2020年以来,9家市属国企与195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因考核降薪离职占比50.2%、因考核末等离职占比11.5%。
2024年上半年,市属国企(不含洋河股份)实现营收、利润均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近5年平均分别增长27.60%、22.49%,是全省唯一五年复合增长均超20%的设区市。
漫漫改革征途,惟有奋斗不辍。下一步,宿迁市国资系统相关领导表示,将紧紧围绕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站稳全省第一方阵总目标,坚决打好“改革提升、经营增长、布局优化、监管赋能、风险防范、党建领航”六大战役,加快传统主业焕新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作为,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继续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压舱石”“顶梁柱”作用,为“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来源:宿迁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