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大多数城投深陷 “融资靠政府、业务搞基建” 的传统模式时,现代咨询受聘为天津城投集团量身定制“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率先提出 “由全国最大走向全国最强” 的转型目标。2013年《中国城投行业发展白皮书》(后改为公开出版物《城投蓝皮书:中国城投行业发展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城投蓝皮书)将天津城投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介绍,并前瞻性预判城投行业市场化转型的趋势。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当年“天津模式”中的“城市综合运营商定位”“多元融资体系”“投建管运一体化” 等创新实践,已成为全国城投企业竞相学习的转型经验,也进一步印证了现代咨询在行业转型早期所展现的专业判断与前瞻视野。今天,我们再次研读《城投蓝皮书》里的“天津模式”,解码现代咨询如何以现代智慧,助力城投类企业穿越周期、实现转型。
一、《城投蓝皮书》中的天津城投转型范式
翻开2013年版《城投蓝皮书》,天津城投集团的发展路径堪称城投行业转型的“教科书案例”。
1、定位之变:从“融资平台”到“城市综合运营商”
成立于2004年的天津城投,最初是典型的政府融资平台,核心任务是为天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路桥、轨道交通等)融资。在《城投蓝皮书》的记录中,彼时的天津城投已开始突破“单一融资”定位——围绕“城市路桥、轨道交通、环境水务、城市综合开发”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构建“公益性项目政府采购+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收益模式,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这种定位转变,在十三年前的城投行业堪称“超前”。要知道,2013年多数城投仍依赖土地财政和政府信用融资,而天津城投已通过“经营性项目反哺公益性项目”,探索出可持续发展路径。
2、融资之变:从“银行依赖”到“多元资本运作”
据《城投蓝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天津城投已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撬动近2000亿元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更关键的是,集团不仅通过旗下上市平台实现股权融资的突破,还在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先行探索,逐步摆脱了对银行信贷的单一依赖,构建了“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社会资本”协同联动的融资结构。
这种融资结构优化,为后续城投行业“融资市场化、去政府化”埋下伏笔,也让天津城投在2014年新预算法实施、城投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政策调整中,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后续实践中,天津城投依托这一融资体系,有效撬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城市功能提升与城市面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3、模式之变:从“靠补贴”到“公益+经营”平衡术
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的特征,天津城投围绕四大板块,搭建了“公益性项目政府采购+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的收益架构,在保障城市功能的同时兼顾自身财务可持续。一方面,公益性项目实施政府采购,通过与政府签订政府采购协议,对路桥建设、环境治理等项目,建立合理的付费机制,保障基本现金流稳定。另一方面,经营性项目实施特许经营,在城市综合开发、轨道交通运营等板块,引入特许经营权制度,合规获取长期经营权,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市场化收益来源。
这一模式成为了天津城投稳定发展的财务“压舱石”,不仅有助于化解行业普遍的现金流矛盾,更开创了后续十余年城投行业广泛模仿的典型范式。
4、运营之变:从“重建设”到“投建管运一体化”
《城投蓝皮书》特别提到,天津城投围绕“项目载体+子公司核心”的运作机制,持续完善各业务板块收益模式,全力推动业务链条向纵深延展。例如,在城市综合开发板块,不仅负责土地一级开发,还参与二级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实现“从土地整理到资产运营”的全链条覆盖,通过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商贸、民生相关的产业圈、商业圈和文化圈的营造。在环境水务板块,顺应由政府匹配资金向项目自平衡模式的转变,紧紧抓住重大项目,落实平衡资源与综合开发方案;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将污水处理、供水服务等转化为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业务,并由水务领域延伸,打造一体化综合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平台。这种“投建管运一体化”的思路,正是如今城投行业大力推行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理念的早期实践。
二、“天津模式”背后的“现代智慧”
2010年底,现代咨询受聘担任天津城投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顾问,并率先提出天津城投集团应围绕“由全国最大到全国最强”的核心规划目标(注:2010年天津城投集团总资产规模在全国城投企业中位列第一)。此外,不仅提出明确的战略方向,同时全过程服务天津城投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1、锚定方向,厘清路径
彼时,城投转型尚未形成行业范式,现代咨询在深入调研天津城市发展需求与城投既有业务基础后,为其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前瞻性地提出“城市综合运营商”战略定位。秉持产业协同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以产业协同发展为导向,深度融合资本运作”的战略布局,有力推动了天津城投实现从传统融资平台向现代化“城市综合运营商”的华丽转身。
围绕这一定位,我们协助天津城投明确转型主线和阶段目标,形成“1+2+3+4+5+6”的系统布局:坚持一条主线——从全国最大到全国最强;把握两个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用好三个资源——现金、土地、政策;探索四大创新——在“融资创新、投资建设、城市开发、资产经营”四个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打造五项能力——融资能力、适应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六大核心目标——融资能力卓越、适应变化敏捷、资产质量优良、队伍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巨大、独具天津特色,将天津城投塑造成为现代化一流企业集团,为天津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统筹资源,打通协同
在服务天津城投过程中,现代咨询着眼于解决集团内“资源管理碎片化、项目组织松散、内部协同弱”等深层问题,将“统筹”作为打破内耗、提升效率的关键抓手,围绕“项目整合、业务归并、组织协同”三个层面提出改革建议,推动集团内部形成系统联动的基本格局。
- 项目层面,针对集团在多个区域同时布局的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棚改安置等工程项目,我们建议以地块为单元、以片区为逻辑,重新梳理项目分布与推进节奏,提升资源调度效率和整体开发效益。
- 业务层面,我们围绕集团原有业务板块“多、散、弱”的问题,建议重构功能导向清晰、权责配套完备的业务体系。通过将路桥建设、环境水务、地产开发等分散职能整合为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推动平台公司按照主责主业归并资产、统一运营、独立核算,打破项目公司“单打独斗”局面。
- 组织层面,我们提出将总部职能聚焦于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等关键环节,剥离部分日常事务性工作,明确各层级责权边界,为日后推进集团化、市场化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
这种整合并非简单 “合并同类项”,而是通过 “业务协同 + 利益共享”,让集团从 “项目堆砌” 转向 “生态协同”。
3、完善机制,强化能力
城投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力匹配”,现代咨询在服务天津城投的过程中,面向城市建设体量快速扩张的“十二五”,始终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底层逻辑,从组织治理与风险管控两个维度,协助天津城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底座。
一方面,我们建议建立市场化的内部交易制度和结算机制,构建清晰的责权利结构,推动集团内部在战略协同基础上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并从业务专业化与经营集约化出发,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集团整体运行效率与战略执行力。
另一方面,我们提出要构建风险闭环管理机制,协助天津城投建立债务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资金监管,并提出设立偿债准备金等制度化工具,提升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管控水平。
三、现代咨询的“长期主义”– 持续为城投转型提供“解题方案”
如果说2013年《城投蓝皮书》记录下的是“天津模式”构建的初始代码,那么现代咨询从2010年对天津城投“十二五”规划的深度参与到今天,则为后续城投行业的发展转型,又谱写出许多靓丽的篇章。“合肥模式”“兰州模式”“银川模式”“莘县模式”“石家庄模式”等待,现代咨询一直在这条路上深耕,并陪伴超2000多家城投企业发展。从战略规划到组织改革、从投融资转型到运营模式重塑,我们始终坚持以现代智慧解决现代难题,持续为城投行业提供可落地、有实效的“解题方案”。
1、行业研究:持续输出前瞻性洞察
作为国内唯一专注服务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国企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达28年的专业机构和城投咨询领航者,现代咨询以深厚研究积累构建起从债务风险防控、国资国企改革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全链条理论体系,系统编撰《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投融资管理》等专著,连续12年主编公开出版被誉为“城投行业发展风向标”的《城投蓝皮书: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此外每年发布《中国城投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国资报告》等研究成果,跟踪行业政策变化、总结转型经验,为城投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托对平台企业运行逻辑的深刻理解,我们在项目谋划、融资策划、产业导入等领域积累了成熟方法与实操经验,持续、精准地为国资国企转型助力和赋能。
2、定制服务:陪伴城投穿越转型周期
现代咨询坚持“因地制宜、定制赋能”的服务理念,面向不同区域的国资监管部门、不同阶段的城投企业,构建定制化、差异化解决方案,提供涵盖战略规划、模式设计、资本运作、数字化转型的全周期服务,形成“理论研究—政策适配—方案落地—机制构建”的全流程服务能力,成功打造了平台公司改革转型的“天津模式”“兰州模式”“合肥模式”“莘县模式”和“石家庄模式”等一系列全国经典标杆案例。
3、资源链接:搭建行业协同平台
依托多年行业深耕,现代咨询发起并运营了中国城市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亦称:全国城投产业合作组织),作为政策和资源赋能平台,已汇集近300多家地方国企平台公司及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同时,通过连续举办17届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上百场全国性产业与资源对接活动,搭建政策传导、项目合作与资源链接一体化平台。我们拥有“咨询+资源+数据”三维赋能能力和资源服务体系,打通从战略制定到产业导入的落地通道,能够真正从产业角度为城投转型战略的实现赋能、助力。
四、结语
《城投蓝皮书》12年前,首度宣传“天津模式”,这既是城投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一次城投最大也与城投头部智库 “历史机缘”结合的产物——“必然”在于行业向市场化、专业化演进的大势所趋;“偶然”则体现为天津城投集团高屋建瓴,在十五年前就敏锐把握政策窗口,率先起势,并得以携手现代咨询这一深度参与、全程陪伴的专业机构助力和赋能,并锚定“城市城市综合运营商”定位,持续发展至今。在城市加入存量时代以后,这种合作的价值,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今天,中国的城投行业正站在“新质生产力”的风口,数据资产、低碳经济、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不断涌现。现代咨询将继续以近三十年的专业积淀,陪伴更多城投企业在转型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突破,让“天津模式”“武汉模式”“合肥模式”“莘县模式”等现代智慧种苗,在更多城市生根发芽。